目前分類:犯罪學補充資料 (1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施奕暉博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犯罪防治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顧以謙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毒品交易多會涉及製造、運輸、販售毒品的共犯行為及各自的利益動機,故如何有效剝奪其之犯罪所得,應是防制毒品犯罪之刑事政策成敗的主要關鍵。因此,本文擬以案例分析比較法,探討我國新制沒收實施近 3 年後,得否有效剝奪金融帳戶內販賣毒品交易所得之現況。其次、剖析日本相關法制及其如何成功剝奪金融帳戶內毒品犯罪所得之案例,檢視是否有足供我國參酌之處。再者,剖析我國剝奪金融帳戶內毒品犯罪所得之缺失及改善作為。最後,則就上述檢討、比較及分析的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能拋磚引玉,增益我國提升剝奪金融帳戶內毒品犯罪所得之成效。

請點選以下連結詳細閱讀期刊內容: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U4VH0LZG1GSyNQnSdP6p-zfYUwYQpA/view?usp=drivesdk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法藥物施用者主要施用非法藥物為海洛因與安非他命,且多為兩者併用的多重藥物者。女性、 多重用藥者、感染 HIV/ 愛滋施用者之初次用藥年齡顯著比男性、單一用藥、未感染 HIV/ 愛滋 施用者更早、初次吸毒與被捕年齡較早、用藥間隔時間較短。用藥後,女比男有較高的販毒盛 行率,約 31.6% 有販毒經驗,多重用藥者更高達五成以上。男性以竊盜罪為多,女性以偽造文 書罪為多、45.7% 男性與 15.3% 女性施用者犯有暴力罪;33.3% 單一用藥者、42% 雙重用藥者、 58.1% 多重用藥者犯有暴力罪。先被捕後施用非法藥物者比先施用後被捕者與施用 / 被捕同時 者觸犯更多毒品罪以外的其他罪名,男性尤其是暴力罪、女性則是非暴力罪。 施用者愈早被逮 捕、愈早使用非法藥物、賭癮愈強、施用二級違法藥物種類數愈多、用藥期間愈久,則犯下愈 多的非暴力罪,此等變項能顯著解釋約 7.4% 非暴力罪總變異量;施用者愈早被逮捕、年齡愈大、 男性、施用二級違法藥物數愈多、賭癮愈強、用藥期間愈短、工作狀況愈不穩定、用藥後社經 地位愈高者,則犯下愈多的暴力罪,此等變項能顯著解釋約 21.4% 暴力罪總變異量。對非法藥 物防治與犯罪防治的涵義亦加以討論。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文明的突飛猛進,帶給現代人生活上的便捷,行動電話儼然已成為生活必須品,銀行的自動櫃員機隨處皆有,提款只要一卡在手,就連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都可提領現金。網路上的通信、購物等資訊傳遞只在彈指之間,但是一股不安的詐騙陰影卻逐漸籠罩在這些現代科技器材上,近日來許多民眾接獲自稱是地方法院檢察官、警察機關、中華電信甚至還有監理所的電話通知,詐騙歹徒謊稱因個人資料遭到冒用,必須將名下存款辦理「安全帳戶監管」,民眾因一時心慌疏於查證,將畢生積蓄都提領出來匯給歹徒。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 前言

近年來,許多社會矚目之犯罪案件均與毒品有關,引起國人高度關注與憂慮。政府過去在反毒工作上雖已投注相當之心力,但始終未能有效控制毒品問題,顯見毒品問題有其結構性因素,涉及長期整體社會功能之缺失,更攸關社會安全與國家發展,是一場需要中央、地方及全體國民齊心協力,全力出擊之關鍵戰役。

面對當前新型態毒品氾濫、吸毒年齡層下降,以及毒品入侵校園等現象持續蔓延,政府以歸零思考方式,於本(106)年5月11日行政院第3548次會議提出統合防毒、拒毒、緝毒、戒毒及修法配套等五大面向之「新世代反毒策略」,並據以擬具「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以本年至109年4年為期,調整過去僅偏重「量」之反毒思維,改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並以「量」為目標消弭毒品存在,強化跨部會功能整合,提出政府具體反毒行動方案,同時增加預算資源與配套修法,期有效降低涉毒者之各種衍生性犯罪,並抑制新生毒品人口增加,維護世代健康,特訂定「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十年來在犯罪學領域以集體效能為主軸概念,探討與社區犯罪率、失序、治安等關聯的文獻有愈來愈多趨勢。然而集體效能的效果,在各項研究中並不一致。例如集體效能對於犯罪恐懼的影響,即有直接、間接效果的爭議。本文迥異於一般集體效能研究,不以西方而是以東方社區為標的,使用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第四期第二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本作為分析樣本,首次分析華人地區的集體效能現象。分析結果發現個人對集體效能感知與犯罪恐懼有直接與顯著的影響,但是「有較高集體效能知覺的社區居民,其被害恐懼亦較高」,此結果與國外學者例如,Gibson , Ghao and Lovrich(2002)等之研究結論恰好相反。筆者認為對於犯罪恐懼的表達上,東西方在文化認知與情感經驗傳達模式的差異,是值得深入思索的課題。

除了集體效能之外,本文也分別以性別、年齡、治安知覺、生活品質變遷與被害經驗等變項,作為預測社區居民犯罪被害恐懼知覺因子,多數結果均符合理論與原先之研究假設預期,並印證台灣社區居民之被害恐懼影響,代理經驗成份高於個人主觀認知。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enc.nutn.edu.tw/Page/Index/%E6%AF%92%E5%93%81%E5%88%86%E7%B4%9A%E4%BB%8B%E7%B4%B9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由於毒品、酒駕、聚眾鬥毆、兒虐等社會問題一直浮上檯 面,導致政府的修法一直朝向「重刑化刑事政策」靠攏,根據某單位 2018 年 6 月 28 日民調指出,有 83.0%民眾主張治亂世用重典,應執 行死刑維護秩序,僅 8.3%民眾認為死刑不能對症下藥,無法解決問 題。

最近政府不管行政及立法部門也都研議將虐童及酒駕致死朝向殺 人罪來究辦,看來這是目前政府「接地氣」的作法,但所謂的「亂世 用重典」,真能解決問題嗎?另重刑化可能衍生的社會風險,須付出的 社會成本為何,亦值得吾人深思。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mIlwh85FmRtFtDvQBk_xxJuOcIYeBU8/view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麻除罪化之衝擊與危害防治》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正條文總說明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用毒品行為入罪化與除罪化之比較》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釋受刑人再犯預測之研究

基於對近年間假釋受刑人再犯所引發假釋政策劇烈變動的關切,本研 究乃就國內假釋受刑人再犯現況以及再犯預測等議題進行實證之分析、檢 驗,以期能對假釋受刑人再犯原因,找尋合理之相關因子、提供犯罪學理 論解釋基礎,並進而能為當今假釋審查實務建構具體之參考指標。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犯預測之研究》

本研究以犯罪學理論為基礎,透過縱貫性的研究設計與資料蒐集,來觀察 成年受保護管束人個人特性、早期犯罪與偏差行為對其是否再犯之影響, 並比較復歸社會後之非正式社會控制、壓力與因應、社會學習和偏差行為 對再犯之解釋力。研究範圍包括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之管轄範圍(涵 蓋臺北縣板橋市等十三個行政區域),透過多階層分層隨機抽樣法抽取各 觀護區各股之成年受保護管束人共計 1,122 人施測,有效樣本為 1,102 人。 為檢驗影響再犯之理論模式,本研究採用逐步複迴歸分析探究個人特性及 過去經驗對非正式社會控制變項、偏差友伴及行為變項、壓力與因應策略 變項是否具有預測力存在。研究結果發現,男性、年輕和低教育程度的受 保護管束人,其出獄後的非正式社會控制較差,面臨較多的生活壓力、不 良交友和偏差行為問題,低自我控制傾向對成年以後的影響是顯著且多元 的,低自我控制者有較差的家庭附著,較常從事遊樂型休閒,有較多的壓 力事件發生,面臨壓力時較易以逃避的方式來因應,其朋友和個人的非行 亦較嚴重。年齡、性別、教育程度、交付原因、早期犯罪經驗、自陳濫用 藥物經驗和生活壓力等七個變項,對於預測成年受保護管束人是否再犯具 顯著影響力。本研究之結果一方面可檢驗犯罪學理論對於成年人犯罪之解 釋力,另方面可提供實務單位釐定預防對策之參考。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刑事警察局反詐騙宣導教材》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虐事件-預防重於補殘》

🌈近年來兒童出生人數逐年下降,少子女化問題嚴重,但兒少受虐通報人數卻逐年上升趨勢,顯見我國對於兒童少年之人權保護,仍待加強。

🌈特別是最近接連爆發兒虐案,我們可以看見輿論公審、鄉民動私刑、各界呼應加重虐童刑責,然而除了加重刑責為受虐兒童出一口氣之外,我們真的找到了預防下一個兒虐悲劇的解方?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6%9C%AA%E5%91%BD%E5%90%8D《幫派與組織犯罪簡報》

🌈無論少年或成年,其參與少年或成年幫派或加入組織犯罪的結果,常常是一個犯罪生涯的肇始,並會為社會埋下影響深遠的隱憂。

🌈近年來,國內社會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家庭與社會結構陎臨迅速的改變或解組,青少年處在個人身心急遽變化以及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等交相衝突的混沌之中,傳統的道德價值體系顯然已無法因應其複雜多變的狀況與需求。愈來愈多的青少年無法在其成長過程中發展出愛與關心的能力,形成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以致其無法容忍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任何挫折、壓力,最後則中途輟學、加入幫派,而青少年參與幫派的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社會各界重視的社會問題。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犯罪行為與藥物濫用之關係

🌈 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可以由以下四個交互作用所組成:(李執中,2006)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_zRj36ERqXVFAzeVpPWnNlcWNxVUg1QldFOG1wWl81dE84/view?usp=drivesdk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暴力犯罪-以高雄殺夫案為例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害者學兼論家庭暴力案例討論》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