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試題
等 別:三等警察人員考試
類 科:犯罪防治人員預防組
科 目:犯罪學與犯罪預防
一、試依學者Hirschi(1979)之分類,說明犯罪「理論整合」(Theoretical
Integration)之主要型態並舉一犯罪理論整合之案例加以說明。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Hirschi將犯罪理論的整合分為上下整合(Up-and-Down)、重點抽離(Side by
Side)及前加後(End-to-End)等3種型態:
1.上下整合型(Up-and Down):
(1)指以一個較具類推性概念理論,將另一理論概念吸收,類似大吃小的情形,如一般性犯罪理論即吸收社會控制理論。
(2)此種整合方式較複雜,目的是為消除一些現有理論或現有理論中的概念
Akers的社會學習理論具有將Sutherland的不同接觸理論融合取代的意涵。
2.前後相加型(End to End):
(1)指找出各理論關鍵變項,並適當依因果關係排列次序,以發揮整合性的詮釋
作用。
(2)Elliott的緊張、控制及學習理論即將緊張理論、控制理論及不同接觸理論
予以前後相加後整合之。
3.重點抽離型(Side by Side)
(1)亦稱「水平整合」。乃找出理論間共通部分,如相容概念、要素或目的,適
當的抽離後進一步整合,形成一致性的整合理論。
(2)McWhirter的風險樹理論即將五個犯罪學理論的基本命題組合而發展出更具
包容力的少年犯罪詮釋力。
(二)以明恥整合理論為例
1.理論概述:Braithwaite於1989年提出該理論,整合控制理論、標籤理論、犯罪次文化理論、機會理論及學習理論等理論互補而共存部分;以控制理論探討初級偏差的產生,以標籤理論來瞭解二級偏差如何形成,並以次文化理論說明偏差行為何以持續,再以其他理論加以補充潤飾。
2.創發概念:「互賴」(Interdependency)與「共信」(Communitarians)。微
觀而言,個體若高度互賴,就較不易犯罪;巨觀而言,互賴程度越高就會產生
高共信程度的社會。惟都市化、居住流動性越高,人際關係越疏離,共信就會
越低,犯罪率就會較高。
3.犯罪的關鍵在羞恥(Shame),可分為2種:
(1)烙印羞辱(Stigmatization Shaming):在低互賴共信社會將對犯罪非難,衍
生更多犯罪。
(2)明恥整合(Reintegrate Shaming):高互賴共信社會,對個人犯罪加以非
難,但行為人如能知錯,社會將予以接納,將其再整合而減少犯罪產生。
4.理論啟發:由於「整合性羞恥」有助減少犯罪,「烙印性羞辱」則易誘發再
犯,導致犯罪率升高,故吾人應創造高互賴、高共信之社會,在司法體系採用
修復式司法觀點,強調調解與修復關係,以發揮整合性羞恥之功能,降低社會
犯罪整體犯罪率。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擬答字數836】
(參考資料:《陳逸飛犯罪學(含概要)》,頁10-12~10-16)
二、請分別說明性罪犯社區處遇之「抑制模式」(Containment Model)(English,
Pullen and Jones, 1996)及社區「監督鑽石」(Supervision Diamond)模式
(McGrath,2000)。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抑制模式:
1.意義:由科羅拉多及亞利桑納州發展,認為高危險假釋性罪犯應配合在監評
估專案,於社區施以密集觀護監督、測謊,以監控其行動預防再犯。
2.方式:由假釋單位如觀護人、性犯罪治療師與測謊員及各相關單位間密切合
作。監控假釋者參與社區處遇與遵守假釋規定的程度。小組成員並隨
時分享有關性侵假釋者的各種訊息。
3.原理:
(1)再犯危險評估預防,要經過三階段評估教育。前2階段在監獄進行,包括危
險評估與矯治,如性心理與危險評估(Psychosexual and Risk
Assessment ),最後彙整做為假釋與緩刑(Parole and Probation)後預
防與追蹤計畫之參考。
(2)第三階段社區監控(Community Monitoring),以「抑制模式」做主軸,在
性侵犯假釋或緩刑後,對其社區活動進行不同層次的監控追蹤,如每週3至5
次觀護人密集式觀護監督、每三個半月或半年到警局實施測謊,詢問有無再
接近高危險因子。
4.實施成效:麻州觀護局研究顯示該模式有極佳效果,參加者三年內再犯率不
到2%,未參加者再犯率則達27%。
(二)監督鑽石模式:
1.意義:為美國佛蒙特州性罪犯處遇方案,係整合型性罪犯處遇模式。由觀
護、醫療、警察、社區4個層面構成菱形型式監控措施,為社區處遇方案。
2.方式:該模式認為性罪犯之社區監督應有如「菱形鑽石的四個角」,且缺一不可,此四個元素為:觀護人的社區監督;社區的輔導治療師;案主的支持網路;警察機關定期測謊。
3.原理:
(1)此模式主要特色,乃弗蒙特州司法部門將定期測謊納入社區處遇模式。
(2)測謊的主要目的在協助社區處遇成員,釐清加害人刻意隱藏的事實,如加害
人的犯罪模式、過去的性歷史、對於身心治療與觀護約定的遵守,並期待加
害人能將自己過去與現況做更完整、清楚的揭露。
(3)透過測謊也可以用來瞭解性罪犯如何控制自己不適當的想法與幻想,故本質
上測謊可以是一種輔助治療與監控進行的工具。
(4)利用警政系統加強個案之生活監督,動用刑責區,警動區對個案之日常生活
型態加強監督,若遇有緊急情況發生立即回報監控中心。
(5)運用社區資源,包括個案之父母、師長、榮譽觀護人等之輔導,使個案得以
順利復歸社會,漸進融入社會,不再犯罪。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擬答字數867】
(參考資料:《陳逸飛監獄學(含概要)》,頁10-17~10-19)
三、學者Muisner(1994)提出藥物濫用成因之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請說明其主要內涵。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模式概說:
1.Muisner(1994)提出藥物濫用成因之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認為毒品犯尤其核心
犯(Hard Core Drug Users)戒毒失敗係因社會、家庭、法律和心理疾病等因
素所致,有效的戒治處遇應包含治療、服務、藥物醫治和出所後之保護照顧服
務等措施。
(二)理論內涵:
1.毒品成癮原因乃多元、交互作用形成,因素包含有生理、心理、藥理、環境和
社會行為等因素。
2.尤其生理因素可能是個體遺傳性、家族性病理環境、戒毒後戒斷症狀的依賴性
和器官性後遺症。
3.故戒治計畫強調須為整合性處遇,即相互合作並相互依賴之多元網絡,即包含
生物、藥理、心理、環境和社會等層面,將相關政府部門,例如警政、司法、
矯正、社會、醫療等體系整合起來,共同幫助毒品犯達到戒除毒癮之目的。
(三)模式應用:
1.我國目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戒治處遇模式即屬此模式。例如新店戒治所執
行辦理之整合型本土化戒治模式內涵即包含以下五點:
(1)以「宗教戒毒」為主軸。
(2)採「雙軌制」之輔導策略。
(3)實施「司法」與「醫療」之整合。
(4)重視「更生保護」與「職能教育」。
(5)強化「機構戒治」與「社區復歸」之銜接。
2.美國賓州的「居住型毒品濫用處遇計畫」(Residential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簡稱REST)亦屬於「整合/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1)賓州在1998年先在2個矯正機構推展機構型處遇計畫(prison-based drug
treatment programs)。
(2)REST是全美唯一以違反假釋條件,就要重返監獄接受毒品處遇的計畫。違規假
釋人不和一般受刑人收容一起,而是將其隔離,進入三階段型態的毒品戒治處
遇計畫。
(3)第一階段時程6個月,在監獄當中的治療社區接受毒品戒治,第二階段也是6個
月,違規假釋人離開監獄的治療社區,被轉送到「中途之家」,名為「社區矯
正中心」,第三階段時程也是6個月,其在自宅接受較不密集的處遇。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擬答字數721】
(參考資料:1.林健陽(2005),毒品犯罪戒治成效影響因素之追蹤研究,文刊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六)》,第5、6頁;2.《陳逸飛犯罪學(含概要)》,頁17-14。)
四、國際恐怖主義近年持續發生,造成許多傷亡,請說明恐怖主義活動與一般犯罪
之主要差異。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一)恐怖主義之意義:政治暴力中危害最大者,應首推恐怖主義及其活動。指具個人或團體有宗教或政治極端意志與狂熱,針對特定對象,以恐怖暴力手段,陷個人、團體、社會、政治或國家、處於恐怖驚駭的情況,以遂行其政治、社會、宗教、經濟、信念目的的暴行。
(二)恐怖主義活動的特性:
1.以暴力為說服的方法。
2.選擇最具媒體價值的目標與被害者。
3.運用擴大媒體效果而對自己降低風險的行為。
4.以令人措手不及的手段達成反制。
5.以威脅、擾亂及暴力方法營造恐懼氣氛。
6.不認為平民、婦女、小孩是非戰鬥者。
7.由團體發動恐怖罪行。
(三)恐怖主義活動與一般犯罪之主要差異:
1.從事者特性:恐怖主義活動多具組織性;一般犯罪者多單獨行動不具組織。
2.犯罪史:恐怖主義活動不一定有犯罪史,但多有恐怖活動;一般犯罪多半無犯
罪史也無恐怖活動史。
3.活動動機:恐怖主義活動偏執信念較廣,如宗教、政治等;一般犯罪偏執信念
較狹隘多為生活經驗。
4.傷害程度:恐怖主義活動傷害目標明確且嚴重以引起注意。一般犯罪:有時嚴
重但傷害性較不確定。
5.活動技術:恐怖主義活動專業而恐怖活動技術純熟;一般犯罪 一般較不具專業
性。
6.傷害對象:恐怖主義活動常以阻礙其信念、宗教或政治發展的對象;一般犯罪
較無針對性,但會企圖擴大社會不安。
7.事件特性:恐怖主義活動具持續性以增加其主張的成功性;一般犯罪不一定具
持續性但可能有傳染性。
8.幕後主事者:恐怖主義活動為求效果往往公開化自己身分;一般犯罪為躲過偵
查常隱藏而具高度匿名性。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擬答字數643】
(參考資料:《陳逸飛犯罪學(含概要)》,頁12-5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