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犯罪學補充資料 (185)
- Jun 14 Fri 2019 10:21
毒品施用除罪化之評議與初探
- Jun 13 Thu 2019 10:21
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21期
由於毒品交易多會涉及製造、運輸、販售毒品的共犯行為及各自的利益動機,故如何有效剝奪其之犯罪所得,應是防制毒品犯罪之刑事政策成敗的主要關鍵。因此,本文擬以案例分析比較法,探討我國新制沒收實施近 3 年後,得否有效剝奪金融帳戶內販賣毒品交易所得之現況。其次、剖析日本相關法制及其如何成功剝奪金融帳戶內毒品犯罪所得之案例,檢視是否有足供我國參酌之處。再者,剖析我國剝奪金融帳戶內毒品犯罪所得之缺失及改善作為。最後,則就上述檢討、比較及分析的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能拋磚引玉,增益我國提升剝奪金融帳戶內毒品犯罪所得之成效。
- Jun 12 Wed 2019 14:10
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20期
非法藥物施用者主要施用非法藥物為海洛因與安非他命,且多為兩者併用的多重藥物者。女性、 多重用藥者、感染 HIV/ 愛滋施用者之初次用藥年齡顯著比男性、單一用藥、未感染 HIV/ 愛滋 施用者更早、初次吸毒與被捕年齡較早、用藥間隔時間較短。用藥後,女比男有較高的販毒盛 行率,約 31.6% 有販毒經驗,多重用藥者更高達五成以上。男性以竊盜罪為多,女性以偽造文 書罪為多、45.7% 男性與 15.3% 女性施用者犯有暴力罪;33.3% 單一用藥者、42% 雙重用藥者、 58.1% 多重用藥者犯有暴力罪。先被捕後施用非法藥物者比先施用後被捕者與施用 / 被捕同時 者觸犯更多毒品罪以外的其他罪名,男性尤其是暴力罪、女性則是非暴力罪。 施用者愈早被逮 捕、愈早使用非法藥物、賭癮愈強、施用二級違法藥物種類數愈多、用藥期間愈久,則犯下愈 多的非暴力罪,此等變項能顯著解釋約 7.4% 非暴力罪總變異量;施用者愈早被逮捕、年齡愈大、 男性、施用二級違法藥物數愈多、賭癮愈強、用藥期間愈短、工作狀況愈不穩定、用藥後社經 地位愈高者,則犯下愈多的暴力罪,此等變項能顯著解釋約 21.4% 暴力罪總變異量。對非法藥 物防治與犯罪防治的涵義亦加以討論。
- May 27 Mon 2019 17:43
網路詐騙型態與預防之道
科技文明的突飛猛進,帶給現代人生活上的便捷,行動電話儼然已成為生活必須品,銀行的自動櫃員機隨處皆有,提款只要一卡在手,就連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都可提領現金。網路上的通信、購物等資訊傳遞只在彈指之間,但是一股不安的詐騙陰影卻逐漸籠罩在這些現代科技器材上,近日來許多民眾接獲自稱是地方法院檢察官、警察機關、中華電信甚至還有監理所的電話通知,詐騙歹徒謊稱因個人資料遭到冒用,必須將名下存款辦理「安全帳戶監管」,民眾因一時心慌疏於查證,將畢生積蓄都提領出來匯給歹徒。
- May 27 Mon 2019 11:49
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
壹、 前言
近年來,許多社會矚目之犯罪案件均與毒品有關,引起國人高度關注與憂慮。政府過去在反毒工作上雖已投注相當之心力,但始終未能有效控制毒品問題,顯見毒品問題有其結構性因素,涉及長期整體社會功能之缺失,更攸關社會安全與國家發展,是一場需要中央、地方及全體國民齊心協力,全力出擊之關鍵戰役。
面對當前新型態毒品氾濫、吸毒年齡層下降,以及毒品入侵校園等現象持續蔓延,政府以歸零思考方式,於本(106)年5月11日行政院第3548次會議提出統合防毒、拒毒、緝毒、戒毒及修法配套等五大面向之「新世代反毒策略」,並據以擬具「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以本年至109年4年為期,調整過去僅偏重「量」之反毒思維,改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並以「量」為目標消弭毒品存在,強化跨部會功能整合,提出政府具體反毒行動方案,同時增加預算資源與配套修法,期有效降低涉毒者之各種衍生性犯罪,並抑制新生毒品人口增加,維護世代健康,特訂定「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
- May 06 Mon 2019 17:13
集體效能對社區居民犯罪恐懼影響之研究
近十年來在犯罪學領域以集體效能為主軸概念,探討與社區犯罪率、失序、治安等關聯的文獻有愈來愈多趨勢。然而集體效能的效果,在各項研究中並不一致。例如集體效能對於犯罪恐懼的影響,即有直接、間接效果的爭議。本文迥異於一般集體效能研究,不以西方而是以東方社區為標的,使用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第四期第二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本作為分析樣本,首次分析華人地區的集體效能現象。分析結果發現個人對集體效能感知與犯罪恐懼有直接與顯著的影響,但是「有較高集體效能知覺的社區居民,其被害恐懼亦較高」,此結果與國外學者例如,Gibson , Ghao and Lovrich(2002)等之研究結論恰好相反。筆者認為對於犯罪恐懼的表達上,東西方在文化認知與情感經驗傳達模式的差異,是值得深入思索的課題。
除了集體效能之外,本文也分別以性別、年齡、治安知覺、生活品質變遷與被害經驗等變項,作為預測社區居民犯罪被害恐懼知覺因子,多數結果均符合理論與原先之研究假設預期,並印證台灣社區居民之被害恐懼影響,代理經驗成份高於個人主觀認知。
- Apr 28 Sun 2019 12:53
《毒品分級介紹》
- Apr 17 Wed 2019 19:07
《酒駕修法行不行?亂世用重點刑事政策的另類思考》
近來,由於毒品、酒駕、聚眾鬥毆、兒虐等社會問題一直浮上檯 面,導致政府的修法一直朝向「重刑化刑事政策」靠攏,根據某單位 2018 年 6 月 28 日民調指出,有 83.0%民眾主張治亂世用重典,應執 行死刑維護秩序,僅 8.3%民眾認為死刑不能對症下藥,無法解決問 題。
最近政府不管行政及立法部門也都研議將虐童及酒駕致死朝向殺 人罪來究辦,看來這是目前政府「接地氣」的作法,但所謂的「亂世 用重典」,真能解決問題嗎?另重刑化可能衍生的社會風險,須付出的 社會成本為何,亦值得吾人深思。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mIlwh85FmRtFtDvQBk_xxJuOcIYeBU8/view
- Mar 28 Thu 2019 11:49
《大麻除罪化之衝擊與危害防治》
- Mar 18 Mon 2019 23:20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正條文總說明》
- Mar 16 Sat 2019 15:13
《施用毒品行為入罪化與除罪化之比較》
- Mar 08 Fri 2019 21:33
《假釋受刑人再犯預測之研究》
基於對近年間假釋受刑人再犯所引發假釋政策劇烈變動的關切,本研 究乃就國內假釋受刑人再犯現況以及再犯預測等議題進行實證之分析、檢 驗,以期能對假釋受刑人再犯原因,找尋合理之相關因子、提供犯罪學理 論解釋基礎,並進而能為當今假釋審查實務建構具體之參考指標。
- Mar 06 Wed 2019 09:50
《再犯預測之研究-以成年保護管束個案為例》
- Feb 23 Sat 2019 21:21
《刑事警察局反詐騙宣導教材》
- Feb 20 Wed 2019 14:02
《兒虐事件-預防重於補殘》
🌈近年來兒童出生人數逐年下降,少子女化問題嚴重,
🌈特別是最近接連爆發兒虐案,我們可以看見輿論公審、鄉民動私刑、
- Jan 18 Fri 2019 14:36
《幫派與組織犯罪之簡報》
🌈無論少年或成年,其參與少年或成年幫派或加入組織犯罪的結果,
🌈近年來,國內社會隨著經濟快速發展,
- Jan 14 Mon 2019 15:31
《犯罪學議題-藥物濫用與犯罪行為之關係》
- Jan 03 Thu 2019 20:00
《106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2017犯罪趨勢關鍵報告》
- Dec 30 Sun 2018 10:03
《犯罪學議題-暴力犯罪成因與探討》
- Dec 12 Wed 2018 21:27
《犯罪學議題-被害者學兼論家庭暴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