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藥物濫用者因為共用針具、稀釋液導致愛滋病毒感染,已成為嚴重的公共 衛生問題,李思賢 (2006) 研究顯示共用針頭的過程中不但有高危險的血液交換, 亦常伴有危險性行為。血液交換與危險性行為兩者雙重營造出愛滋感染的高風 險情境,加上藥癮族群此一次文化群體之社會網絡組織異常緊密,只要共用針 頭的小群體中有愛滋帶原者,其餘共用者的感染機率直線升高,使其承擔高愛 滋感染風險。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010 年 12 月底之統計資料顯示,本國籍 愛滋感染者共 20,057 例,已突破 2 萬大關,依危險因素分析,「不安全性行為」 ( 佔 65.9%) 與「毒癮共用針具」( 佔 32.2%) 是傳播愛滋病的主要途徑 ( 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2011)。由於毒癮者具高復發率,因此藥癮者復發預防工作面臨極 大的挑戰,若毒癮者本身又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其所需投入的共病性治療恐需 花費更多的時間與人力,惟毒癮愛滋共病者本身的特性究係如何,倘無深入的 了解,則國內進行毒癮戒治工作的領域中,將獨缺對其專業性的衡判,因此本 研究目的在探討 HIV 毒癮者與非 HIV 毒癮者接受戒治處遇前後之心理適應比較 評估研究,藉以了解進入戒治機構初期的 HIV 毒癮者與非 HIV 毒癮者在創傷自 我檢測、用藥風險情境、情緒、身心狀況、強制戒治壓力、物質渴想、自我效能、 風險情境之自我效能等之差異,據以提出對 HIV 毒癮者應加強關注的處遇措施。 另針對同一群個案在戒治處遇完成後即將出所前再次調查其情緒、身心狀況、 強制戒治壓力、物質渴想、自我效能、風險情境之自我效能等之差異,以了解 目前國內採行的多元戒治整合處遇方案對 HIV 毒癮者是否適切,研究結果將可 提供國內機構性戒治處遇執行之參考。

詳細內容請點選期刊內容:https://www.mjac.moj.gov.tw/media/20196410/06-hiv%E6%AF%92%E7%99%AE%E8%80%85%E8%88%87%E9%9D%9Ehiv%E6%AF%92%E7%99%AE%E8%80%85%E6%8E%A5%E5%8F%97%E6%88%92%E6%B2%BB%E8%99%95%E9%81%87%E5%89%8D%E5%BE%8C%E4%B9%8B%E5%BF%83%E7%90%86%E9%81%A9%E6%87%89%E6%AF%94%E8%BC%83%E8%A9%95%E4%BC%B0%E7%A0%94%E7%A9%B6.pdf?mediaDL=tru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