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3月8日發生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班機失蹤事件,由於案情膠著、過程離奇,且

經調查後發現,登機者中有冒名登機之乘客出現,遂引發班機是否遭挾持或恐怖攻擊之

推論,造成各界議論紛紛、國際輿論譁然。該班機失蹤案情仍有待深入調查研判,惟依

學者陳明傳教授之觀察,恐怖主義未來採取的行動,確實有愈來愈多元化的趨勢,故謹

將此趨勢整理如下供參:

答:全球恐怖攻擊係從組織戰到游擊戰、網路戰到人肉炸彈,戰術趨於靈活令人不可預測,

        茲就恐怖攻擊隨時代演進而形成的攻擊戰術,分項說明如下

(一)化整為零之小型多點及蜂擁攻擊戰術(Swarming andmultiple Attacks )

   此攻擊戰術乃因2001年911美國受攻擊後,新產生之反恐與國土安全策略與防犯措施,使大型攻擊較不易進行,因此演變成為化整為零、小型多點及蜂擁之新攻擊戰術;此攻擊模式不易防犯,旦發生則治安人員疲於奔命,無法從事有效處置。

(二)女性恐怖主義者角色的加重與恐怖之攻擊

1.學者Margaret Gonzalez-Perez發現,恐怖份子攻擊角色與任務有下列三種演變:

(1)女性在恐怖主義裡所扮演的角色是受到該團體的政治傾向所左右。

(2)相較於國際性恐怖主義團體,女性更容易被吸引至國內之團體。

(3)檢視美洲、非洲、中東、亞洲與歐洲國內與國際恐怖主義後發現,國際恐怖主義傾向將女性運用為支持者、同情者以及間諜等角色,較少能接受女性成為聖戰士或領導者。

2.最著名的女性參與恐怖攻擊的行動是在俄羅斯被稱為「黑寡婦」的車臣女恐怖份子集團;這些在俄羅斯攻擊車臣戰爭中失去丈夫、父親、兒子或者兄弟的女性,誓言對俄羅斯進行報復。

(三)科技化之新型恐怖攻擊

1.網路恐怖主義:指用電腦攻擊科技目標或電腦網絡。與駭客不同其是基於政治目的而攻擊。常見型態是網頁換置(defacement of Web site)。MichaelWhine認為電腦技術對恐怖主義的吸引力乃基於下列理由:(1)電腦讓他們相互的保持聯繫(2)提供祕密討論恐怖活動的管道(3)電腦網絡之隱密與安全性較傳統維持恐怖主義的祕密基礎設施成本低且工作負荷量較低。

2.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一(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WMD)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已被使用數世紀之久,現代武器包含細菌武器與病毒武器,即透過微生物培養、提煉或武器化,用以增加殺傷力。四種主要形式為:(l)未經人為提煉的自然毒物(2)病毒(3)細菌(4)瘟疫。

3.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二-化學與放射性武器:

化學武器較生物武器容易運送,放射性武器較化學性武器能抵抗熱,故炸彈或其他會產生熱的裝置,被使用來散布具有放射性的物質。主要化學武器有四:(1)神經武器(2)血液武器(3)窒息性武器(4)高熱武器。

4.核子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份子都希望得到威脅強大的核彈,不過獲得它及引爆核子武器都有難度。從事核子恐怖主義有兩種方式,包括自製裝置或獲得既有裝置的控制權。

(四)經濟目標與跨國攻擊

1.旅遊業:恐怖主義影響的旅遊業不僅是國內旅遊,影響最大的是國際旅遊。某一國家的恐怖主義事件成為媒體矚目焦點後,其旅遊業可能下降並造成損失。

2.能源:石化燃料有兩個理由易成為攻擊標的:(l)石油代表工業化國家的力量與優 勢(2)攻擊煉油廠與運輸設備易造成經濟上損失與衝擊。

3.運輸:因為對運輸系統攻擊可以最小成本造成大規模傷亡,另一個原因在於,要保護這些運輸系統的成本太大。

(五)自殺攻擊

DiegoGambetta追溯二戰以來發生的自殺策略與攻擊事件,發展出三種自殺攻擊類型:

1.戰爭時的自殺(suicidein warfare)

2.不殺害其他人,自殺乃為表達對某一個原則堅持( suicide for a principle without killing others)。

3.自殺式恐怖主義( suicidal terrorism )者,不論抱持何種想法或身分,都有一個普遍的想法,即是為了更大的善或達成宗教至高無上之目標,而以犧牲自己生命來完成,此種人常被回教團體尊稱為聖戰士(Crusader or Jihadist)。

(六)本土型在地化的恐怖主義(home-grown terrorists)之新發展趨勢

1.一般認為恐怖攻擊者多以居住或活動於回教國家或地區的恐怖主義者為最大宗。惟二十一世紀前後已有往歐、美、澳洲西方社會移動活動之趨勢,所謂本土型在地化恐怖主義(home-grown terrorists)。

2.2009年5月到2011年10月的美國恐怖活動中,逮捕32起由美國公民或美國合法永久居民之「本土成長型」聖戰組織,其所啟發之恐怖攻擊活動明顯的升高。

以上是對本題之說明。

                                                (資料來源:陳明傳,國土安全專論,五南出版社,2013年,19~27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