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82年向毒品宣戰以來,戒毒工作一直存在著硬體設施不足、專業人員編制少與尋覓不易、戒治課程與處遇方案欠缺多元化、追蹤輔導未

    能落實等問題,亟待檢討改進。試就當前毒品犯之矯正處遇對策,就上述缺點,提出應有之具體作法。

【擬答】:有關本題之問題,茲分項說明如下:

 ()依收容人數設置獨立之戒治所及毒品犯專業監獄

  1.目前戒治所多數附屬於監獄內,不論專業人員、空間、醫療設施等多無法因應戒治之需求。

  2.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後,受戒治人銳減,毒品犯受刑人大增,宜儘速依各監獄受戒治人及毒品犯受刑人人數,設置獨立戒治所及毒品犯專業監獄,集中專業人員及資源,提供良好的戒毒環境,以提高戒毒成效。

 ()毒品犯受刑人應比照受戒治人施予戒毒處遇計畫:目前各監獄對毒品犯受刑人與一般受刑人之處遇幾乎雷同,為強化毒品犯受刑人之教化與戒毒效果,宜比照受戒治人實施戒毒處遇計畫。

 ()提供多元化之戒毒課程

   1.目前多以提供宗教教誨及公民教育課程為主,提供心理輔導及毒品法治衛生教育課程為輔。惟據實務者研究指出,多數毒品犯認為後者較具實際用途,應增加後者比重,且應增設情緒管理、人際關係、體能活動等課程。

   2.多數研究指出,生涯規劃與職業技能訓練是毒品犯戒毒預後良好與否之重要關鍵,亦應列入戒毒課程,以符合毒品犯之實際需求。

 ()鼓勵家屬積極參與戒治活動

  1.毒品犯因長期施用毒品,導致認知、情緒、行為及人格上有所偏差,常做出傷害家人之舉動,造成家人不諒解與不信賴。

  2.家人支持及附著是戒毒成功最大動力之一,毒品犯監獄及戒治所應定期舉辦懇親會或家屬座談會,除幫助家屬瞭解毒品之可怕,改變其對毒品犯態度外,且可強化家屬與毒品犯雙向互動溝通,運用親情重建毒品犯信心。

()鼓勵戒毒成功過來人積極參與戒毒工作行列

  1.許多毒品犯回歸社會後,靠著自身的毅力、宗教的支持,以及家人朋友的鼓勵,終於戒毒成功。

  2.可多運用這些過來人的現身說法與經驗分享,來堅定毒品犯之戒毒意志,甚至協助毒品犯出監()後之追蹤輔導及安置事宜。

()應再大幅投入專業人力資源

  1.專業人員的介入是戒毒工作成敗之重要環節,也是毒品犯收容人在觀念上較易接受的部分。

  2.主管機關應更積極地於毒品犯監獄及戒治所增置專業人員之編制,使得戒毒工作能發揮更多之效能.

()實施外出戒毒方案

  1.毒品犯經過戒毒後,於釋放前,應有中間處遇以作為未來適應社會生活預作準備之過渡階段。

  2.目前民間醫療團體、宗教團體或更生保護會多設立有戒毒處所,頗受好評,準此,可將前揭處所作為中間處遇處所,對毒品犯收容人實施外出戒毒方案,以提高戒毒成效。另建議政府應普設社區矯正中心(CCC),以作為矯正機構推動社會性處遇(Community-based Treatment)之處所。

()落實追蹤輔導與安置業務

 1.毒品犯完成戒毒處遇出監()後,根據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之經驗得知,3年內為再犯高危險期。目前

   出監()毒品犯僅定期向觀護人報到驗尿外,並無任何具體方式可落實追蹤輔導業務。

 2.可指派社工員或調查員不定期電話聯繫,親自訪視或函請宗教團體或各地更生保護分會之協助,以落實

  該項業務;或建議政府將出監()毒品犯納入「全國戒毒輔導追蹤網路」,作為機構戒毒工作之延伸。

 (參考資料:林茂榮、楊士隆,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2014年,五南出版社,頁285-2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逸飛老師 的頭像
    陳逸飛老師

    陳逸飛老師警察監所學堂部落格

    陳逸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