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監獄6位重刑犯奪槍挾持人質事件,最後以6位
受刑人自戕的悲劇收場。由於案情離奇重大,造成朝野
震撼與社會恐慌。而暴徒飲彈前對國內刑事政策與監所
管理之諫言,相信在事件落幕後,勢必導致我國對司法
矯正實務的檢討與改革。若在此案的恐慌與悲情後,能
藉此契機使我國刑事政策及矯正實務界能有所改革興
替,相信這將是不幸中唯一能獲得的大幸。
民國95年刑法修正後,我國採取「重刑化刑事政策」,
除提高假釋門檻、效法美國三振法案強制加重量刑、更
對性侵犯採用美國梅根法案以及潔西卡法案的嚴密監策
略。政府抱著除惡務盡的嚴厲態度,力求打擊所有影響
民眾安寧、破壞經濟環境的犯罪成員,打擊對象從江洋
大盜到酒駕駕駛,這種政策,反映出民眾求治心切的需
求,但也步上美國這監禁之國治絲益棼的後塵。
統計上,重刑化政策,雖然讓整體的犯罪率近年趨於緩
和,但監禁擁擠狀況卻每況愈下,5萬3千的監獄容額,
卻長期收容6萬4千人以上,擁擠超收率高達20%。這大量
監禁的景況,如學者所稱,我國已形成一種成癮性的監
禁政策,而這政策卻突顯出菁英專家的建言不受重視、
民眾對政府效能的不信任以及刑罰被民粹主義主導的重
大缺陷。如此重刑化政策換來的成果,是監獄人口擁擠
不堪、矯治教化難以推展、需求醫療的無被害者犯罪人
充斥監獄、再犯率居高不下、囚情動盪不穩以及數以萬
計收容人權益受損、更生無門而對未來毫無希望,惟在
此窘況下,政府機關跟社會大眾卻依然無動於衷。
本次事件讓筆者想起,1980年美國發生的Ruiz vs. Estelle
案,該案在美國甚至世界各國獄政史上產生深遠影響。
因為德州監獄受刑人Ruiz控訴當時德州矯正局長艾斯特勒
(Estelle)監獄擁擠、人滿為患,處遇品質下降,違反美
國憲法第八次修正案「殘忍而不尋常的懲罰」及第十四
次修正案「正常程序平等保護權」。在受刑人勝訴後,
引發美國獄政開始普遍重視改善監獄擁擠情況、受刑人
衛生醫療照顧、公平待遇、受刑人陳情、申訴及視察機
制及教化活動之改善,甚至對出獄準備以及社區性犯罪
矯正的高度重視,這可說是場不流血的獄政革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認為,這次的監獄暴行,可說
是壓垮矯正體系的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高雄監獄
的悲慘案例,只是刑事政策困境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爾後監所持續的緊張與不安,相信仍有類似的案例會發
生。故期待司法院與法務部能儘速針對當前重刑化刑事
政策,以及獄政管理問題,進行整體成效與負面影響之
評估。深切檢討重刑化政策引發的困境,以作為改革刑
事政策與修正現行法律的參考。如此,這場流血的革
命,或許將能成為我國司法獄政改革的重要轉捩點。